2012年5月5日星期六

歷經動盪戰亂時代 百年崇德腳步不停下



報導:蔡愛卿 (The China Press )

100年前,還是窮鄉僻壤的浮羅山背,在中國革命浪潮下開始種下文化教育種子。
 一間以客家語教學的中國傳統式學堂在玄天上帝廟前的戲台開始辦學了。而這一切,源自一批支持孫中山革命事業的熱心先賢。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這間學堂也迎來它的100周年紀念。當年的簡陋學堂早就搬到新地點,而且已經改名為崇德學校。當年孫中山的追隨者所撒下的教育種子,如今已經開花結果,成為山城最好的華小之一。
 浮羅山背崇德學校從未慶祝過校慶日,不過在今年他們將盛大慶祝。在11月13日上午,在該校將有盛大的校慶典禮,並為新校舍和禮堂進行落成開幕儀式。
 走過100年歲月一點也不容易,崇德也經歷過許多挫折。從先賢創校起,到100年后的今天,崇德學校為自己寫下一個駐腳,在未來的日子,它會在華文教育路上繼續乘風破浪。

孫中山追隨者創辦
規模不斷擴大三度搬遷



崇德學校是孫中山追隨者在浮羅山背創辦的第一間現代教育學校。這間學校創立后規模不斷擴大,曾經三度搬遷,直到遷至目前的校址。
 1910年,中國革命先驅孫中山在檳城召開庇能會議,成立同盟會檳城分會。而同盟會為了啟迪民智,成立檳城閱書報社。這股風氣也吹到了在山的另一邊的浮羅山背。
 當時的浮羅山背仍是一個民風純樸的小鄉村,居民多數以務農和捕魚為生。浮羅當地的華社領袖如李春容、張振南、徐德佑和黃紹文等,也成了孫中山的追隨者,並且在“啟迪民智”的號召下,成立浮羅山背公益閱書報社,讓民眾平日前來閱讀書報,求取新知識。
 崇德學校就是公益閱書報社致力推動現教育的成果。當時幾位發起人想方設法興辦現代教育,讓更多華裔子弟有讀書的機會。他們就在浮羅最古老的寺廟,以供奉玄天上帝為主玄武山廟前戲台,創辦一間以客家話教學的玄武學堂。玄武學堂就是崇德學校的前身。
 有遠見的領袖還籌了一筆資金,買下浮羅大街的兩間毗連店屋,然后出租給人做生意。所得利潤就作為社務開銷和公益事業。
 玄武學堂創辦五年后,學生逐年增加,原有的戲台空已無法容納,于是學堂第一次搬遷至浮羅大街106號一間屬于公益書報社的店屋,並改名為沿用至今的崇德學校,教學媒介語從客家話改為華語。當初學生約八十多人。
 不過三年后,原有店屋空間再度無法容納激增的學生人數。董事部和閱書報社同人發動了一次籌款,籌獲五千多元,買下浮羅大街138號雙層店屋作為校舍。不過138號店屋也無法容納所有學生,董事們便租下鄰近的126號店屋當校舍。
 搬到新校舍的崇德學校增設了五年級與六年級,已經可以讓浮羅學子接受完整的小學教育。董事部也增加學校的基本設施,並重新粉刷校舍。當時學生約有一百卅人。

日軍入侵時期停辦


1941年日軍入侵檳城后,崇德學校也停辦了。所有的學生到被召集到日本人所辦的臨時學校去學日語。對此,崇德學校董事長曹水源依稀記得當時的情況。
 他回憶這段往事時說,日軍打來后學校就停辦了,所有在讀的孩子,全部受召集去日本人在聖心小學開辦的臨時日本學校學日語。
 他說,那時候他們最先學的就是用日語問安,以及如何在看到日本兵時鞠躬。所有人在外看到日本兵,一定要向他們鞠躬和問安,不然就會招來一頓打。
 當年的曹水源也是在日語班上課的學生之一。不過他說,並不是所有學生都來上課。一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后學校復課,大家才重新回去上課。
 學校復課不容易,嚴重缺乏經費。當時的董事陳春風、楊升遠等人在戰后百廢待興的情況下四出奔走,幸虧得到一批熱心教育的商家和人士,以月捐的方式資助學校。而公益閱書報社則將其中兩間店屋的租金捐獻出來,終于勉強維持學校的行政開銷。

地主市民捐助遷新址


崇德搬至目前校址,是在1954年的事。當時除了獲得大地主柯新慶獻出校地,當然少不了市井小民的捐款,尤其浮羅山背區的橡膠小園主,為崇德捐了不少錢。
 原來,那時適逢南北韓戰爭,橡膠價格節節上升,經濟也開始復甦。原本貧窮的山區小園主收入增加后,為崇德學校捐了不少錢。
 當時崇德必須遷校,因為138號店屋因年久失修而被鑒定為危樓,若不遷校,學校就必須關閉。董事部于是決定尋找新的地段建校。
 當時的董事長楊升遠是一個交遊廣闊的商人,他說服了好朋友,即從事建築業的大地主柯新慶獻出一片位于湖內路的三英畝半地皮,解決校地問題。
 建委會為了籌募建校基金,通過各自的人脈網絡向親朋好友勸捐,也曾經舉辦娛樂市,把娛樂市售出的入門票和歌台點唱收入,扣除開銷后充作建校基金。在董事和社會熱心人士支持下,1954年2月,新校舍終于建成,由獻地人柯新慶開幕。全體學生在同年8月遷入。

校友們多回來看看


崇德學校創校100年,栽培無數華裔子弟,然而校友會成員卻不多。該校友會希望趁母校慶祝100周年,能夠吸引一些校友回母校看看,並加入校友會。
 該校校友會主席符策時受訪時說,許多校友畢業后,都離開浮羅到其他地方打天下。留在浮羅山背者,也很少加入校友會。目前該會成員只有不到百人。
 此次百年校慶,該校也邀請一些老校友出席。不過符策時說,許多校友都失去了聯繫,因此即使沒有受邀,如果他們看到母校慶祝百年的消息,希望他們都可以抽時間回來母校看看,願意加入校友會的更好。

校慶展出石碑老照片


崇德此次為了慶祝創校百年,特地展出一些歷史文物,包括從儲藏室裡搬出來的兩塊石碑,以及學校收藏多年的四百多張老照片。
 校慶籌委會主席鄭至斐說,兩塊捐款人石碑對崇德有深遠意義,因為這是當年建校時的捐款人名字。多年來這兩塊石碑都收藏在儲藏室裡。如今百年校慶,校方已將石碑重新搬出來,奠下基座,立在校舍前面,並找人重新油漆。
 該校還收藏了四百多張老照片,包括極珍貴的一些早年新校舍落成、學生運動會、畢業典禮、出外參觀遊學等的黑白照片。這些照片也將配合資料,在校慶當天展出,圖文並茂講述崇德的歷史軌跡。

學生減淪為小型小學


崇德學校目前有學生兩百多人,是一所A型小學。該校的學生人數在人口流失的浮羅山背已算相當多。而在學校多年來不斷提升基本設施和學生成績下,崇德可說是浮羅父母為孩子選擇學校的首選。
 崇德自創校以來,學生人數不斷攀升,不過在六十年代初當政府頒布新的教育政策,宣布馬來語為國語,英文為官方語文,華文僅列第三語文時,一些家長紛紛將孩子改送往英校就讀。
 這造成崇德的新生來源大減。而附近的其他小學也開辦了高小班,來自各鄉鎮的五年級學生不再只能在崇德插班,進一步打擊學生數量,使該校從一所中型小學降級為小型小學。

2012年4月19日星期四

首相再拨1千万华校拨款 古添发希望能关注崇德小学困境

首相再拨1千万华校拨款 古添发希望能关注崇德小学困境




Date: 2008-2-13 11:12:21 PM







■ 站在白蚁蛀蚀阴影中的赖春眉盼望获得首相特别拨款。



■ 被白蚁蛀蚀的崇德小学办公室。





报导:赵精武



(槟城讯)政府应该关注山区小学的发展,特别是已多年处于风雨吹击,校舍破坏不堪,准备扩建的浮罗山背崇德小学。



该校家长教师协会主席古添发,今日趁槟州中元联合会举行新春团拜党团代表齐聚,欢庆农历新年之际表示,欣闻首相宣布近日将再拨出1千万令吉的华校拨款,希望当局能够关注位于山区的崇德小学的困境,给予拨款,在场者有该校校长赖春眉。



他说,槟州的华小、中学及独中日前已获当局拨出400万令吉,希望在此次的拨款中,崇德学校成为拨款中受惠的学校,使崇德重建计划早日实现,使当地学子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中学习,以便将来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



古添发表示,在风雨中度过97年的浮罗崇德华小,为国家社会造就不少国家栋梁,在岁月摧残下,校舍已陈旧不堪,更严重的是办公室遭白蚁蛀蚀,随时面对倒塌的危机,对师生安全构成威胁。



他说,自从槟州中元联合会去年为该校发起筹款后,获得各街区胶神坛组织和热心华教人士热烈响应支持,至今已筹获150万令吉扩建经费,可是距离200万令吉的目标,还不敷50万令吉。



他希望获得政府的拨款 ,尽快的进行扩建及早日完成扩建计划,以免扩建工程延误而增加学校的负担。



赖春眉校长说,占地3.4依格的崇德学校,目前有6间课室,学生有213名及15名教师。







扩建费须200万中元筹获150万



她表示,由于年久失修学校已损坏不堪,扩建费须200万令吉,去年获得中元联合会协助筹款下,已筹获150万令吉,使该校的3层楼16间课室的扩建计划,在图测完成,提呈当局批准后,工程便得以进行。







2010年5月12日星期三

2010年3月18日星期四

耗资300万 崇德扩建完成约65%



光华日报--陈燕妮报导
二零一零年三月十八日 凌晨十二时四十四分



(槟岛西南区17日讯)浮罗崇德学校扩建校舍工程至今已完成约65%,若工程进展顺利,料可在7月竣工。

曹水源:增加铺地砖工程

该校董事长兼建委会主席曹水源向本报指出,工程原不包括校长室及办公室铺地砖,但后来考虑到旧校舍已有此设备,于是,建委会议决加入铺地砖工程,加上美化工作,种植花草树木,全盘工程耗资300万令吉。

“学校的扩建基金主要是来自槟州中元联合会的筹款及各界社会人士的捐款,同时也获得州政府拨款38万令吉及联邦政府50万令吉。”

扩建工程将建设一栋三层楼建筑物及一座大礼堂,三层楼新校舍拥有12间课室、科学室、美术室、图书馆、电脑室、会议室、校长与教员办公室及食堂。

他说,一旦工程竣工,崇德将拥有一个有4个羽球场的大礼堂,此礼堂若出租给人办喜宴,料可筵开100桌,届时,董事部将有一项额外收入。除了出租给人办喜宴,也可将羽球场出租给球迷练习球艺。

“新校舍启用后,以课室推算,届时可容纳350名学生,相信可迎合浮罗山背的屋业蓬勃发展需求,惟最重要视教育局是否批准校方增设班数。”曹氏如是说道。

赖春□:缺软体设备冀获赞助

校长赖春□表示,学校硬体设备已有着落,目前只是缺少软体设备,她吁请社会人士继续赞助。

她指出,新礼堂拥有4个羽球场,一旦启用,可为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场地训练羽球,届时希望能组成一支强大的羽球校队,为本地培训一批羽球好手。

她说,学校的环境清幽,为学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准。

她也说,建委会将在草场建设一条双向走道,或考虑允许家长开车进入接送孩子。

“根据市政局条规,校方必须重新种植3、4棵遮荫的大树,发展商工作人员早前把工地的3棵老树及花草挖起来,移植到校园其他角落,此举旨在尽量保持校园内的一花一草,让校园充满绿意。目前被移置的3棵老树当中,2棵已活。”赖校长如是表示。

2009年10月29日星期四

2009年9月10日星期四

“光华心,光华情” 浮罗崇德引爆





“光华心,光华情” 浮罗崇德引爆
二零零九年八月十六日 晚上七时五十三分


(槟岛西南区16日讯)光华日报喜迎100周年,首站“光华心,光华情”嘉年华会周日上午在浮罗崇德学校引爆,吸引约5千人参与,虽然当日天气是热炎炎的,但大家的心都是热烘烘的,一连串的好玩游戏,光华将欢乐带给大家,令人不禁要直呼,“光华好棒!”

嘉年华会是在8时30分开始,一早崇德学校外就车水马龙,浮罗居民个个一家大小出动参与“光华心,光华情”嘉年华,里面的林林种种义卖会摊格,及其它参展单位的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气氛显得非常热闹。

当天,本报同事及嘉宾身穿火红的光华日报百庆周年T恤,整个场面显得一片红彤彤,不说,还以为是农历新年到来了。

光华日报总经理准拿督李兴前说,“光华心、光华情”嘉年华会系列庆典活动将在全国6个不同地点举行,首站是槟岛,而本报选择了浮罗山背作为首站的启点,显示《光华日报》与这一片土地居民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他说,在1993年至2001年期间, 本报同仁曾经走访浮罗文丁、浮罗双溪槟榔港口、浮罗班台亚齐、浮罗勿洞、浮罗双溪槟榔等,且获得浮罗乡情热情招待 。

“多次的访问和交流,都让本报与当地乡亲朋友打成一片,居民的热情和善良让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继说,在 2004年尾发生海啸时,本报发动了读者捐款赈灾活动,共拨出20万令吉 予浮罗灾区居民,为大家尽绵力。他希望当时受到影响的居民们今天已走出那一场阴霾。

他指出,《光华日报》是由革命先驱孙中山在1910年创办,在这漫长办报岁月里,一直与华社风雨同路。

“有了读者的支持和爱戴,一份报纸才能长存,所以本报将继续以不同管道和方式来回馈民众和读者,希望大家多多留意本报报导, 更期望大家不吝啬给予指教”。

他表示,浮罗山背这一站“光华心、光华情”嘉年华会能顺利举行,本报要感谢工委会合作, 更感谢多个协办单位的响应和配合 ,及各商家如雀巢有限公司、A Famosa、Am Bank、发绅贸易有限公司(Passion)、卢源来专科医院、佳景集团等的报效和赞助。

本报高层齐打气

与会者包括本报董事主席拿督王锦发、联合工委会主席兼副总经理准拿督陈虹罃、总编辑胡锦昌、准拿督梁宗宝、准拿督周福平、副总编辑林福荣、广告经理白裕斌、公众事务经理陈素华、光华西南区办事处经理张瀚中、主任陈燕妮等嘉宾。

8区华人村长、地方领袖及华小代表包括陈京熯、准拿督涂志气、胡华集、蔡天送、林次来、江海九、曾瑞伦、黄记福、邹俊扬、张今诚、涂秋麟、涂1墨德、林宗德等人。当天,约有50个参展单位, 包括光华日报百年图片展、AM Bank 、佳景景集团房屋展销、A Famosa渡假村示范单位、卢源来专科医院、Maggi food、雀巢饮料、Nescafe饮料、Milo饮料及各种浮罗道地食物摊格。

崇德小学夺拔河冠军

在拔河比赛环节,浮罗崇德学生出尽奶力拉呀拉,赢得全场总冠军。这场拔河比赛获得浮罗华小派学生参与,进入决赛者是崇德小学及新民小学,最后由崇德小学胜出。

这场比赛吸引许多家长及嘉宾围观,大家为各自队伍加油打气,气氛紧张又有趣。

胡丽娜:新闻图片展 掀海啸回忆

被唤醒当年的心酸史,来自浮罗勿洞的家庭主妇胡丽娜看到其汽车在南亚海啸中被杂物覆盖的照片时,相信是一时感触良深,眼眶红湿。她是于周日上午携带长女邹月敏到崇德小学参加“光华心,光华情”嘉年华填色比赛,当她走到新闻图片展摊位时,突看到一张汽车被杂物盖住的照片,勾起了当年海啸的惨痛回忆。

原为印尼华侨的她在海啸发生前,已嫁到浮罗勿洞。在海啸发生时,其次女月雯才3个月大,而大女儿月敏也只有1岁多。海水淹没浮罗勿洞后,丈夫邹永喜立刻带着家人逃生。

她说,该辆普腾赛嘉是丈夫在1990年买下,海啸发生后,就送去修车厂进行维修,并重新喷漆,将可可色的车身喷上灰色。而她至今仍使用这辆车作为代步工具。

她指出,她从没料到会在“光华心,光华情”嘉年华看到这张图片,毕竟她此行的目的是携带长女月敏前来参加填色比赛。而本报同人也答应冲洗该张照片送给她作为纪念。

妇女喜获大奖 一份报纸换名表

购买1份1令吉20仙报纸,家庭主妇转幸运轮盘抽到价值约300令吉的U2名贵手表大奖,喜上眉梢。

61岁的家庭主妇张汉娥一早就驾驶摩托载着两名孙子到来参加“光华心,光华情”嘉年华会,获得幸运之神眷顾,购买报纸后参加抽奖比赛,就中了大奖。

抱着侥幸的心态转幸运轮盘的杨美丝也是抽中手表大奖的幸运儿,来自浮罗半路的她也快乐的参与“光华心,光华情”嘉年华会。

当天的幸运抽奖活动,除了U2名贵手表外,也有Roscani 手表、雀巢礼篮、EKA米粉、龙山米酒、雨伞、保温瓶等丰富奖品,吸引了许多人挤在柜台前热烈参加。

AmBank参展摊格

“光华心,光华情”嘉年华会也设有许多参展摊格,AmBank 集团是其中之一,该银行在浮罗已有20年历史,多年来深入浮罗民心提供多样化简易的银行服务。

Ambank 北马区域经理陈龙腾受访时说,浮罗市具有潜能,该公司也已从小店铺发展到大街店屋、多年来感谢当地居民的支持。当天,他们有提供多项服务,包括房屋贷款、个人贷款、定期储蓄等等。该银行除了每个月第一个周日外,其它照常营业,从早上8时30分到中午12时。

2009年7月13日星期一

校長一行人瞻仰林老

校長一行人瞻仰林老
盼雲頂允捐助崇德華小
2007-10-28 19:07
光明日報•2007.10.28
(雲頂訊)檳城浮羅山背崇德華文小學正副校長賴春郿、鄭金春及家教協會主席古添發驅車6小時南下,趕來瞻仰林梧桐遺容。在《光明日報》安排下,雲頂集團公關及通訊部高級副總裁楊吉祥會見3名遠道而來的賓客,他對由於崇德華小缺乏重建基金也表示關注。

對於楊吉祥願意協助崇德華小,校長賴春郿非常感激,她高興得紅了紅眶,並流下淚水。

週六(27日)凌晨2點30分,賴春郿一行人從浮羅山背駕車直驅雲頂高原,約在上午8點半抵達雲頂阿娃娜酒店。他們和楊吉祥約談了10分鐘,同時提及崇德華小面對校舍不足及設備陳舊的問題。

楊吉祥說,林老的帛金將全數撥出作為慈善用途,不過,根據名勝世界的政策,有關善款只能捐給慈善團體,例如老人院、孤兒院及殘智障院,不包括教育機構。

“我明白崇德華小所面對的困境,因此我會幫忙呈上文件,希望名勝世界可考慮資助這間小學。”

賴春郿說,該校面對校舍屋頂漏水、地面龜裂、板牆被白蟻侵蝕等,教育部的撥款只足夠維修,無法解決課室不夠的問題。

她指出,崇德每年級只有一班,最多學生的班級有39人,最少也有32位學生,因此,學生上課情形非常擁擠;基於空間有限,課室也只能擺放基本的桌椅、書櫥及黑板等,沒有額外空間擺放其他教材道具。

“有時候,課室不夠用,學生被逼到圖書館,甚至在食堂上課。”

課室嚴重不足
學生走廊上課

崇德華小副校長鄭金春透露,現有8間課室已經物盡其用,一些需要特別教室的科目,如生活技能課,為了避免打擾其他學生上課,學生都在走廊上課。

崇德學校的校地佔地3英畝,但只發展了三分之一,目前只有8間校舍,包括課室、電腦室、資料室、科學室及音樂室,根本無法應付教學需求;加上浮羅山背一帶的人口劇增,對華小需求也不斷增加,因此學校急需擴建。

整個擴建計劃預測需要200萬令吉,屆時將在現有教室後的空地,另建一棟三層高校舍,為學校增設12間課室,作為特別課室用途。

擴建計劃也涵蓋新建禮堂。目前的禮堂只能容納約200人,全校學生已有213人,每當學校辦慶典,不僅容納不了全體學生,家長也必須站著參加慶典。



--------------------------------------------------------------------------------

你知道嗎?
崇德創校於1911年
仍沿用53年前建築

崇德小學位於檳島西南縣浮羅山背,前身為“玄武學堂”,創立於1911年,迄今已有97年歷史。

目前崇德華小的學生仍舊沿用53年前所興建的建築物上課,木板搭建的校舍,圍起生鏽鐵絲網的窗戶,歷經歲月摧殘,已陳舊不堪,隨著時代的進展,簡陋的設備已不能迎合現代教育的需求。

校方計劃擴建新校舍,增建課室、食堂、行政堂、會議室、音樂室、電腦室、圖書館、資料室及禮堂,初步預算需集資250萬令吉。

在社會人士及慈善團體的協助下,該校已籌得部分基金,迄今尚欠約150萬令吉。


光明日報•2007.10.28